利物浦vs阿森纳复盘:亚非离场若塔撑起了拉美人民的球商

虽然距离上次相遇仅过了半个月,但相比圣诞前夜的大战,两队都升级成了非洲杯+亚洲杯新版本。利物浦损失了萨拉赫和远藤航,阿森纳损失了埃尔内尼和富安健洋……不愧守望者联盟,这边分别请了假,那边还得去埃及和日本重聚。

不过,两相对比,利物浦损失更大。索博范戴克都有小伤小病,三线等于缺了一条中轴。在这种情况下,阿尔特塔显然想要先发制人。

其一,阿森纳开场上了高强度的高位逼抢,主要掐戈麦斯、夸安萨、麦卡利斯特三个点。

其三,首发了若日尼奥,减轻厄德高的防守回撤幅度,这相当于把司令部设在了利物浦前沿阵地上,只要抢断就能第一时间调度反击。

好消息是,阿森纳的以上布置全部奏效,前15分钟里就有6次射门,感觉利物浦分分钟就要放弃抵抗彻底划水。

中场过于迅速的短传配合+前场不靠谱的射门能力,导致阿森纳每次进攻最吓人的总是抢断那一下,接下来就是传的不到位,射的很抽象,每经过一个人威胁就衰减一层。那种感觉就像福建人和东北人玩成语接龙:心心相印→印贼作父→父相伤害→害想咋滴……然后就没有然后了。

可以说,利物浦开场初段没丢球,全靠阿森纳自己挥霍。而当阿森纳一波子弹打光之后,利物浦发现自己……并没有支棱起来。

很简单,利物浦的全新版本依然用着老版本的攻略。麦卡利斯特习惯向右侧转移球,阿诺德习惯直接挑基维奥尔身后,但加克波完成不了索博的推进,埃利奥特也做不了萨拉赫的活儿。于是,红军所有进攻最后都简化为迪亚斯和努涅斯无脑冲,指望俩人在键盘上打滚,能恰好滚出一行能跑通的代码。

直到第22分钟,利物浦才有了第一次射门;上半场线分钟阿诺德的后插上射门,然后复制了圣诞前夜的横梁。

总之,阿森纳的进攻有艺术没行为,利物浦的进攻有行为没艺术,两队联袂贡献了热闹又催眠的上半场。双方都有问题的情况下,就看教练的调整。

中场休息时,阿尔特塔看了看板凳上马丁内利、恩凯蒂亚、特罗萨德、史密斯-罗,觉得人员丰沛不着急。而克洛普看看自己的替补席……年龄低至16岁,号码高达98号。

其一,第56分钟,利物浦换上了若塔和格拉芬贝赫,唯二看起来有战斗力的替补。换下的是加克波和麦卡利斯特——直接放弃中路,压垮对手边路。

我们都知道,本怀特是三中卫出身,缠斗方面是活祖宗,所以迪亚斯上半场左晃右晃一直往他怀里撞。基维奥尔是踢双中卫出身,下地快、铲球准,在意甲经常靠把自己扔出去解决问题,所以努涅斯的直线冲击对他来说也就是一脚飞铲的事儿。

而当迪亚斯和努涅斯换位之后,两人的弱点却都暴露出来。本怀特的身体和回追是劣势,努涅斯恰好把所有智商都加点到速度上了;基维奥尔防守是一锤子买卖,碰上迪亚斯这种浑身假动作的泼猴能给他整崩溃了。

再加上若塔和格拉芬贝赫上来之后都走边,下半场的阿森纳两个边路开始守不住了。边路压力过大,很多球队会选择中路支援边路,但阿尔特塔的选择是——边路支援边路。

是的,阿森纳回来协防的总是萨卡和内尔森,留着哈弗茨和厄德高两个没速度、没射术、一对一能力还不足的在前面双鬼拍门。

其实自打阿尔特塔从瓜帅那学成出师,他就一直不喜欢只会射门的锋线。热苏斯是边中摇摆人,哈弗茨是枪手米尔纳,他们都是带点儿中锋元素的万金油。之所以不缺进球,是因为阿尔特塔进攻的核心思路是围绕着小禁区打边肋部配合,边锋进球比中锋都多。

所以,一旦他的边锋状态不佳、承担了过多的防守任务、还染了黄毛,那进攻……

看戈麦斯这么多年了,这伙计从来都是神一场鬼两场的主儿,萨卡大概是第一个被戈麦斯连着两场防死的边锋。

眼瞅阿森纳边路无法完成以攻代守,克洛普又在第75分钟换上了布拉德利和克拉克两位小将。一是让布拉德利代替阿诺德防守马丁内利,二是把阿诺德和克拉克都放在中场,节省出人手继续往边路堆人头。

80分钟,格拉芬贝赫使用维纳尔杜姆大护球操作在边路获得任意球,然后阿诺德接到紫腚能行暗示——定位球罚出,基维奥尔中路头球建功……

直到丢球之后,阿尔特塔才想起自己替补席上的一堆强兵。恩凯蒂亚、史密斯-罗、特罗萨德在81-88分钟先后上场,想要靠有生力量提速冲击,然后利物浦打出一梭子黄牌,把阿森纳的反击拦腰截断。

最终,利物浦在伤停补时靠着反击再下一城,2-0攻陷了酋长球场。整场比赛,两队打出了菜鸡互啄的巅峰之作。双方都有无数失误,锋线防线大半夜都在演鬼片。而利物浦赢下比赛主要靠三点:

事实证明,没了亚非,只靠拉美真的不行。但只要给这两只无脑冲的家伙加个指挥官:就像最后一球一样,还是田径大队,还是不会英语的南美二人组和格拉芬贝赫撒丫子冲击,但在撞线之前,若塔先是跟努涅斯要球,分散了冲击点,然后又传球给远端的迪亚斯,形成了攻击层次——他接球的位置和传球的时机,像极了FIFA游戏里的上帝视角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