钱包的焦虑支付宝又开始做内容了

一个钱袋子应该具备怎样的修养?那就是不甘于仅做一个钱袋子。对于支付宝而言,自从2004年脱离淘宝网独立运营后,就始终没有放弃成为一个“流量生产者”的梦想。从做社交、发力本地生活,再到如今的短视频、直播,支付宝每每躬身入局,但时机上总是慢人一步。

商业竞争的本质,都是抢夺用户时间。这句话放在互联网流量见顶的现在,显得更加透彻。作为工具性质的平台,支付类软件用户黏性差、停留时间短是共同的问题。即便是国民钱袋子支付宝,也长期需要其它平台引流,以支持自身的金融产品。支付宝发力做内容,既有自身的流量焦虑,也是互联网平台朝向“大而全”、争做超级APP的大势所趋。

“本来是上支付宝喂鸡的,结果刷了一晚上视频。”“你不说我都忘了,原来这是支付宝?”在支付宝的生活频道里,这样评论屡屡占据短视频热评。图文、短视频、直播,突然涌现出来的巨量内容,让用户也感到些许不适。

生活频道,位于支付宝首页底部Tab栏的C位,2021年以前,这里有6年时间属于“口碑”。

生活频道似乎是一个与支付宝格格不入的世界,双列展现的精选频道,单列feed流的直播与发现频道,一个融合抖音、小红书、微信的内容帝国,折叠在10亿用户的钱袋子里。

内容是支付宝挖来的。自去年7月开始,支付宝便开始加码激励MCN机构入驻。先是招募财经、民生、休闲三类优质内容账号。今年9月,支付宝又连续发布《支付宝创作·MCN邀约计划》《支付宝创作·达人邀约计划》以及《支付宝创作·分成计划》,引入美食、汽车、家居生活等热门垂类内容。

目前来看,受支付宝自身金融属性的加持,一些理财类的账号已经出现百万级别的博主。而通过激励政策不断上线,直男财经、小A学财经、半佛仙人、毒舌电影等头部视频博主也已入驻支付宝。

其中,今年4月底在支付宝发布了第一条视频的小A学财经,已经有近17万粉丝。但与十几万的粉丝体量相比,该账号大多数视频的点赞量只有两位数。这也是支付宝内容表现的常态,用户在支付宝上的内容消费习惯还有待养成。

除去常规的财经、泛娱乐内容,今年以来体育类内容在支付宝生活频道里格外显眼。随着杭州亚运会的到来,蚂蚁集团尽显“地主”优势,推出“服务亚运计划”。支付宝与中国银行、网联清算公司等合作,让入境外国人可以下载支付宝App后绑定境外银行卡、直接使用境外电子钱包等。

在生活频道里,“燃情亚洲”专区于近日被单独划分出来,集中展现地方蓝V、体育大V等关于亚运会火炬传递、赛事回顾、运动员采访等的短视频内容。于今年2月上线的、与体育内容高度相关的NBA专区,近日也被移置生活频道顶部导航栏的首位。

此前,NBA在国内直播权长期被央视、腾讯把持。2019年,腾讯控股与NBA的续约费用高达15亿美元(约合103亿元人民币)。花费如此重金,仅靠国内NBA球迷的会员费很难收回成本。腾讯想要构建的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壁垒。

除了独享网络直播权的腾讯,国内也有多家平台享有NBA转播权,这其中就包括于今年初与NBA达成战略合作的蚂蚁集团。与牌桌上其它视频平台玩家相比,作为钱袋子的支付宝略显突兀。

事实上,早在2021年,支付宝便上线了NBA官方小程序,通过付款码皮肤、游戏互动、赛程查询等形式位NBA做市场营销。2023年成为NBA中国的数字生活战略合作伙伴后,NBA成为了支付宝押宝内容的重点,专区开始集合相关内容,但均为往期赛事的回顾和二创视频。

曾为移动支付王者的支付宝,近来在内容上攻城略地的动作,常被外界评价“不务正业”。可无奈的是,支付宝作为工具型应用的用户心智有多稳固,支付宝就有多焦心。

今年春节假期期间,在日均活跃用户大于5000万的APP中,人均单日使用时长最高的是王者荣耀,有153分钟。支付宝不仅以7.8分钟断崖式垫底,连百度地图使用时长的三分之一都不及。

2020年蚂蚁集团谋求上市时,其招股书中就把“提升用户活跃度,扩大用户基础”放在发展战略的第一位。原因也简单明了,“倘若消费者与商家在平台上的参与度和活跃度降低,将严重影响财务业绩。”

时至今日,支付宝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支付软件,平台上的理财、保险以及本地生活服务,亦是收入的重要来源。用户在线时间短,自然无法为这些产品创造肥沃的交易土壤。

2014年7月8日,支付宝9.0版本上线,首页新增的附近、朋友等功能,意味着支付宝开始补齐社交关系链,打响了做社交的第一枪。

做社交不是件容易的事,支付宝的这条路在2016年底戛然而止。当时,支付宝上线了名为“圈子”的功能,类似于豆瓣小组、。之所以推出这一功能,本质是希望通过实名认证、设置芝麻信用门槛,打造“具有一定信任基础的陌生社交圈”,并通过打赏功能增加活跃度和交易笔数。

但圈子功能推出不久后,“校园日记”和“白领日记”两个圈子,开始出现不少大尺度的美女照片。当时还活跃在互联网一线的王思聪,跳出来指责支付宝。这一次失败的尝试,最终让支付宝在2017年初宣布放弃社交,回归金融与商业。

当然,两年的社交产品试水并非全无用处。2016年推出的蚂蚁森林,就是以支付宝最擅长的支付入手,用户做公益的需求成为撬动流量的杠杆,同时又融合了“偷能量”这样游戏化互动,完美打通了线下交易和线上交互两个场景。

当年春节期间,支付宝上线“集五福”活动,并最终发展成过年期间全民参与的游戏。

蚂蚁森林和集五福是支付宝最成功的带有社交属性的产品,对品牌提升和用户使用时长的提升十分显著。

只不过,时至今日,不管是蚂蚁森林中的种树、喂鸡还是养鱼,玩法上已经难有新意。过年期间费力找寻敬业福,却只能领到几块钱的经历,也让用户逐渐失去集五福的兴趣。

放弃社交后,支付宝也曾将口碑这一本地生活的业务作为新的流量入口,然而这一设置本身就很尴尬。当时本就不为用户熟悉的口碑,得靠支付宝发放优惠券刺激消费,然后再通过口碑提高支付宝的打开率。

2014年春节,微信的“发红包”功能让3000万人在微信支付上绑定了自己的银行卡,“一夜之间,微信支付做了支付宝8年所做事情的全部”。马云也透露出少有的焦虑,不仅连夜召回高管开会,并在内部直言:这是微信对支付宝的一次珍珠港偷袭。

国内互联网一直流传着这样的印象:同一领域,与腾讯关系密切的公司都活得很滋润,而阿里投资的公司都发展不顺。典型的例子包括优酷、饿了么、UC浏览器等。

背后的原因在于,阿里作为电商平台,是互联网一切流量的尽头,它充当一个“漏斗”的角色,不断从其它平台汲取流量。而腾讯恰恰相反,它是一个流量生产者,可以为关联平台持续提供营养。

对于支付宝这一金融工具而言,“流量黑洞”的属性更加强烈。自蚂蚁集团从阿里体系中脱离后,这种流量压力似乎变得更大了。尽管当下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,阿里系的诸多平台依旧能够为支付宝提供交易频次和流量输入,但作为第一提出分家的长子,你已经长大了,需要自己学会制造流量了。

重金加码内容,最显而易见的好处是避免中间商赚差价。以支付宝着力发展的财经内容为例,相关视频可以直接带货理财、保险产品,平台内自产自销,改变了此前必须从外部引流的状况,大大降低了流量成本和交易难度。

从另一方面来说,变成一个“大而全”的超级APP似乎已经成为头部互联网平台的共同目标。

去年5月,马斯克接受一档播客采访时直言:“微信这真的是一个很好的APP。”“在中国你几乎可以生活在微信里。”即将完成推特收购时,马斯克又在推特上发文称,要将推特打造成“everything app”。

难以增长的用户规模、翻倍上涨的获客成本,随着互联网渗透率不断提高,存量时代的到来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各个互联网平台唯一的解决方法,唯有不断扩张自己的边界——把自己武装成一个能够为用户解决衣食住行、社交娱乐的超级APP。

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奇景:用户可以在哈啰出行上相亲脱单,在美团上玩《原神》,在淘宝上看小说,在抖音上订外卖。和支付宝一样“不务正业”的平台越来越多,各个都励志成为“时间杀手”,标榜自己是打工人摸鱼的隐藏神器。

这是零和博弈的竞争,中国人入网数量已经达到极限,每人每天只有24个小时。多刷一会视频,就会少看一会朋友圈;多玩一会游戏,就少看一会小说。

2016年,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提到:“任何产品都只是一个工具,好的工具就是应该最高效率地完成用户的目的,然后尽快的离开。”“如果每天在微信里面花太多时间,那未必是一个很好的事情。”

当时,正是互联网如火如荼的时代。张小龙不会想到,仅仅几年后,互联网企业普遍会面临流量困境,所有的产品经理尽心竭力地只在想一件事,那就是抓住用户的每一秒时间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